化石燃料产生的报告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中小主力政府和学界主要关注拥有庞大经济和人口规模的型新兴排排放大国,而相对忽略了诸多中小新兴经济体的放经放碳排放问题。
10月26日,济体将未军澎湃新闻从清华获悉,氧化日前,碳排清华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关大博带领的报告国际团队发布《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2》和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全球气候变化减排新观点——中小型新兴排放经济体(以下简称“新兴排放经济体”)将是中小主力全球未来二氧化碳排放的主力军,而发达国家应为其未来发展腾挪碳排放空间。型新兴排
关大博在解读《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2》时表示,放经放在全球气候治理的济体将未军新格局下,碳排放核算成为准确掌握排放变化趋势、氧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碳排基础。此前,报告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不一、尺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其团队通过“数据众筹”的方式,采用国际权威核算方法,构建统一、透明、科学的核算体系,编制了全球50个新兴经济体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从能源及排放部门来源、地区分布等角度对排放进行了深入介绍和分析,揭示了新兴经济体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征。
此外,关大博还分享了团队基于新兴经济体碳排放清单数据库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2010-2018年间,有50多个新兴排放经济体年排放增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虽然绝大多数经济体排放量不足全球总排放的1%,但整体排放总量却是印度的1.6倍。而这些国家未来的工业化进程所驱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导致碳排放持续增长,这无疑对本世纪末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内的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当地时间2022年5月5日,德国贝德堡附近,燃煤发电厂的风力涡轮机在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野上运作,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被排放至空中。 资料图
围绕“温升控制目标下谁来减排”的问题,该研究团队发现,如果要实现全球1.5度的温控目标,且保证新兴排放经济体有足够的碳排放空间,其他国家则需每年减少7.2%的碳排放。然而,在2010-2018年间,欧盟和美国的碳排放年均下降速率分别仅为1.4%和0.9%。因此,这就对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减排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一方面,发达国家应向新兴排放经济体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则需强化自身减排目标,尽早实现负排放,为新兴排放经济体腾挪排放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共识和诚信”为核心的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基石。
上述研究成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数据体系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的南南合作,助力新兴经济体绿色低碳转型,在全球治理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协同实现全球净零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