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缺失牙修复纳入医保还差“临门一脚” 正文
时间:2025-07-07 10:35:12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知识
时本近日,国家医保局在其官网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945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将缺失牙修复纳入医保报销范畴的建议,答复指出,为解决群众“看牙贵”问题,按照国务
时本
近日,临门一脚国家医保局在其官网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945号建议的缺失答复(以下简称“答复”)。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牙修关于将缺失牙修复纳入医保报销范畴的建议,答复指出,复纳为解决群众“看牙贵”问题,入医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保还国家医保局指导和推动四川医保局牵头种植牙耗材省际联盟采购,临门一脚倡导全国各地积极参加。缺失
答复称,牙修目前已会同四川医保局开展了大量摸底调研,复纳基本掌握了种植牙耗材临床使用特点、入医价格水平、保还市场竞争格局,临门一脚以及相关医疗服务收费构成,缺失并征求有关专家、牙修医疗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意见,形成初步的思路和方案,目前正在加紧修改完善。这透露出的信息是,将缺失牙修复纳入医保并非不可能,只不过,在此之前,还需要想方设法降低缺失牙修复的价格。
这是稳妥和合理的做法。因为医保基金要考虑自身的承受力,临床必需、价格合适,是纳入医保的前提条件,假如“看牙贵”的问题不发生根本改变,贸然纳入医保将会给医保基金带来难以承受之重,引发新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否将缺失牙修复纳入医保,目前都只能一门心思推进种植牙降价。这其实也在为将缺失牙修复早日纳入医保创造有利条件。事实上,将缺失牙修复纳入医保,就差大幅降价这个“临门一脚”。
将缺失牙修复纳入医保,在近来推出的系列举措当中,也可初见端倪。比如不久前国家医保局在调查种植牙价格构成的基础上,推出了价格专项治理举措,其中明确,三级公立医院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全流程调控目标为一颗牙4500元,要求种植牙项目分解成本“技耗分离”,并针对全流程总价调控。这是明显的“打包价格”思维,和近年来提倡的按病种付费(DRG)改革方向契合,也就是患者住院治疗费用不再按项目付费,而是按病种打包付费,每一个病种都有一个支付标准。这就意味着,将缺失牙修复纳入医保不仅是已有打算,而且在行动上也在逐步靠近。
每颗4500元的医疗服务费用调控目标,是目前针对三级公立医院的最高限价,在这个价位之下,种植牙服务收费还存在很大的降价空间,限高不是终点,寻找合理低价才是目的。当价格达到理想的低点时,就具备了纳入医保的条件,而纳入医保又可起到促进价格进一步下探的作用,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价格螺旋下降的良性循环。这在化解“看牙贵”的同时,还有望为医保按病种付费趟出了一条新路,有望在其他的可选医疗消费领域复制。
这次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不仅摸清了价值贵在哪里,而且技耗分开,采取精准降价;不仅限价、耗材集采等手段已经推出,而且纳入医保等后备手段,也已纳入考虑范围。这次治理已动真碰硬,非以前的举措所能比。民众有理由相信,高昂的牙科收费将很快回落到合理水平,再加上纳入医保等措施配套推出,“看牙贵”这道困扰民众多年的难题,有望因此迎刃而解。
官方:重点对随意封控等问题开展整治!2025-07-07 10:32
中国平安人寿大庆中心支公司被罚1万元:因未严格执行内控制度2025-07-07 10:03
雪糕涨价背后:营销影响价格上涨,网红品牌频翻车2025-07-07 10:03
叮!国家发的520红包已到账2025-07-07 10:01
王滨被双开!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2025-07-07 09:37
被指盗用他人经历!本田汽车广告方向宁远女士致歉2025-07-07 09:26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谈“自动驾驶收费”问题:技术还达不到收费标准2025-07-07 09:22
北京社会面筛查5例感染者详情公布,涉及东城、丰台、海淀、通州2025-07-07 08:59
匈牙利央行再次宣布大幅加息2025-07-07 08:04
德媒:泽连斯基强调乌波良好关系是历史成就2025-07-07 07:52
美媒披露谷歌前CEO鼓动对华“冷战”细节2025-07-07 10:21
港媒:日首相借拜登到访对华“示强”2025-07-07 10:16
目前核酸检测如何安排?哪种情况健康宝会弹窗?需要天天测吗?最新梳理2025-07-07 10:10
午评:铁矿冲高回落涨超3% 焦煤跌超3%,纯碱跌超2%2025-07-07 10:10
环球社评:开放还是封闭?中美给出了不同答案2025-07-07 09:56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在抢“可达鸭”?2025-07-07 08:53
补卡必须去营业厅?10086:必须的必!2025-07-07 08:53
美银证券下调小米集团目标价至9.2港元,评级跑输大市2025-07-07 08:52
澳媒:尽管政治关系紧张,澳各地小企业纷纷转向中国市场2025-07-07 08:21
媒体评论: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中的能源转型因素2025-07-07 08:20